JSON XML RDF
placename:

頓丘縣 (traditional Chinese)

顿丘县 (simplified Chinese)

Dunqiu Xian (Pinyin)

type: xian county
temporal span: from -206 to 13
spatial info: POINT point N 35.86877 E 115.03650 (geo data source: FROM_FD)
part of:

东郡 Dong Jun from -206 to -197
梁国 Liang Guo from -196 to -180
东郡 Dong Jun from -179 to 8
东郡 Dong Jun from 9 to 13
no subunits
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顿丘县 前206--13年 今河南清丰西南固城集 约汉高帝元年(前206年)置,属东郡(1),十一年(前196年)属梁国(2),文帝前元年(前179年)复属东郡(3),新莽天凤元年(14年)改名顺丘(4)。治今河南清丰西南固城集(5)。 注: (1)《汉书》卷28上《地理志上》:东郡,秦置。莽曰治亭。顿丘,莽曰顺丘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62年,6册,1557页)卷1《高帝纪》:秦二世三年,沛公攻破东郡尉于成武,(1册,17页)是此年前后汉已取东郡。 (2)《汉书》卷1《高帝纪》:十一年三月,罢东郡,颇益梁。(72页) (3)《史记》卷9《吕太后本纪》:八年八月,诛灭梁王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59年,2册,412页)卷17《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》:梁国,高后八年,有罪诛,为郡。孝文前元年,复置梁国;二年,王胜元年,胜,文帝子;十一年,薨,无后。(3册,824-8、833页)《汉书》卷16《贾谊传》:后徙代王武为淮阳王。梁王胜死,亡子。谊上疏曰:臣之愚计,愿举淮南地以益淮阳,而为梁王立后,割淮阳北边二、三城与东郡以益梁;不可者,可徙代王而都睢阳。文帝于是从谊计,乃徙淮阳王武为梁王。(8册,2261-3页)《水经注疏》卷24《睢水》:睢水又东迳睢阳县故城南。守敬按,汉县,为梁国治。(南京,江苏古籍出版社,1989年,中册,2007页)据上,贾谊向文帝献两策,一以淮阳北边二、三城和东郡为梁国,或以睢阳(今河南商丘市)为梁国;文帝采纳的是后策,可见东郡在此前后都不在梁国范围之内,则孝文前元年复置梁国时已无东郡。 (4)《汉书》卷28上《地理志上》:东郡,秦置。莽曰治亭。顿丘,莽曰顺丘。同书卷99中《王莽传中》:天凤元年,分颍川等为六队郡;官名悉改,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,以应符命文,九州之内,县二千二百有三。(12册,4136~7页)当在此年改。 (5)隋以前顿丘有二说:一、《水经注疏》卷9《淇水》:淇水又东北流,谓之白沟,东北迳同山东,又北迳白祀山东,又东屈而西转,迳顿丘北,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,阚骃云,顿丘在淇水南,淇水又东北迳枉人山东。(南京,江苏古籍出版社,1989年,上册,861-3页)卷5《河水注》:河水又东北,过黎阳县南,晋灼曰,黎山在其南,河水迳其东,今黎山之东北故城,盖黎阳县之故城也。(415页)《魏书》卷106《地形志上》:司州黎阳郡,孝昌中分汲郡置,治黎阳城。顿丘,二汉属东郡,晋属顿丘,太和十八年属汲,后属。永安元年分入内黄,天平中罢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74年,7册,2460页)正德《大名府志》卷2《山川志》:浚县,善化山,县西北二十五里,俗呼三山,又呼枉人山;同山,县西南四十五里。卷9《古迹志》:浚县,黎阳城在卫河西,宋天圣间,地陷城废。(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》3册,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,1966年)《清嘉庆一统志》卷199《卫辉府一?山川》:白祀山,在浚县西二十里。(《四部丛刊续编》73册,商务印书馆,1934年)《河南省地名词典》:浚县,白寺,曾名白祀,在城关西11公里,白寺山东南麓;同山,又称童山,在城关镇西南十六公里,同山东南麓;屯子,在城关镇西北12公里,善化山大理石矿储量丰富,北接蒋村有顿丘古城遗址。(北京,商务印书馆,1993年,201-2页)黎山,又称大伾山,在今浚县东郊,高135米,上世纪70年代,作者曾登临此山,据上引记载古黎阳县当在今浚县东北不远。《水经注》清水、淇水在枋头(今浚县西南有后、东、前枋城)附近汇合后,今浚县境一段也称淇水、白沟(相当今卫河)。今浚县卫河以西,自西南向东北有同山(145米)、白寺(祀)山、屯子、善化山(枉人山,203米),又东为蒋村。上引记载及《中国文物地图集?河南分册》浚县文物图。(北京,中国地图出版社,1991年,128页)与《水经?淇水注》完全相合,则此顿丘县故址在今浚县西北12公里屯子北蒋村。二、《水经注疏》卷9《淇水》:淇水东北迳同山东,又东北迳帝喾冢西,世谓之顿丘台,非也。《皇览》曰,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也。又北迳白祀山东,历广阳里,迳颛顼冢西,俗谓之殷王陵,非也。《帝王世纪》曰,颛顼葬东郡顿丘城南,广阳里大冢是也。(861页)卷5《河水注》:河水又东北,迳伍子胥庙南,祠在北岸,顿丘郡界。…河水又东北为长寿津,河之故渎出焉。…故渎东北迳戚城西,…今顿丘卫国县西戚亭是也。…浮水故渎上承大河于顿丘县而北出,东迳繁阳县故城南,…《春秋》襄公二十三年,公与晋侯、齐侯盟于澶渊。杜预曰:在顿丘县南,今名繁渊。…今卫国县西北三十里有五鹿城,今属顿丘县。(464页)《魏书》卷106《地形志上》:司州顿丘郡,晋武帝置。顿丘,太和中并汲郡,余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。有帝颛顼冢、帝喾冢。又领卫国、临黄、阴安县。(2460页)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24:濮州观城县,卫国县“故城在今直隶大名府清丰县南五里。”(山东济南市,山东文艺出
Copyright: 2024 © CHGIS, License: CC BY-NC 4.0

Published by: China Historical GIS [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]

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