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ON XML RDF
placename:

淮南東路 (traditional Chinese)

淮南东路 (simplified Chinese)

Huainandong Lu (Pinyin)

type: lu circuit
temporal span: from 1235 to 1251
spatial info: POLYGON point N 32.391270 E 0.00000 (geo data source: FROM_FD)
no parents
no subunits
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淮南东路(1235--1251年)界线

一称淮东路(1)。南宋瑞平二年(1235年)金亡,以泗州来属(2)。治扬州(今江苏扬州市),领扬州、泰州、滁州、真州、通州、宝应州、淮安州、泗州、高邮军、涟水军、招信军(3)。淳祐十二年(1252年)海州、涟水军复入李全子李璮,依附蒙古(4)。

注:
(1)《宋会要辑稿?方域五》:高宗建炎元年,从李纲建议,淮西路,寿春为帅府;淮东路,扬州为帅府。朝命从之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57年,8册,7388页。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6、(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1册,161页。)《三朝北盟会编?炎兴下帙九》(上海,海天书店,1939年,2册,497页。)略同。所谓帅府即安抚使司,南宋以安抚使司作为路一级政区,淮西即淮南西路,淮东即淮南东路,是此时淮南路已分为二路。
(2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:泗州“绍兴十二年入金,后复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7册,2180页。)未记收复之年。泗州在淮河以北,绍兴和议后入金境。宋端平元年、金天兴三年(1234年),金为蒙古所灭,金亡后,南宋、蒙元对峙。《续资治通鉴》卷168:理宗瑞平三年(1236年),“前知安丰军王瓒言:今日备边之计,宜于新复州军,”“留泗以卫招信”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57年,10册,4585页。)则泗州为新复之地。《元史》卷2《太宗纪》:乙已年(1245年)秋,“攻泗州”;《定宗纪》:二年(1247年),“张柔攻泗州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6年,1册,38-9页。)《宋史》卷43《理宗纪三》:淳祐八年(1248年)“诏淮东制置使于泗州立庙”。卷44《理宗纪四》:开庆元年(1259年)“诏选精锐招信、泗州千人”等,赴京听调遣。卷47《瀛国公纪》:德祐元年(1275年)“知泗州谭兴閤门宣赞舍人”,赏守边有功。(3册,839、868、932页。)卷421《李庭芝传》:德祐二年(1276年)“知淮安州许文德、知盱眙军张思聪、知泗州刘兴祖皆以粮尽降。”(36册,12602页。)是金灭迄宋亡,泗州大体为宋控制。
(3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。2178-82页。
(4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:海州“淳祐十二年,全子璮又据之,治朐山。景定二年,璮降,置西海州。”(2180页。)《元史》卷206《叛臣传?李璮》:“(全)败死。璮遂袭益都行省,仍得专制其地。”中统元年上言,“自立海州今八载”。按:中统元年(1260年)上溯八年,正为淳祐十二年(1252年)。又涟水军也在蒙古境内,《元史》卷4《世祖纪一》:中统元年“置互市涟水军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5年,1册,164页。)可见涟水军在宋、蒙元界上,属蒙元控制。
Copyright: 2024 © CHGIS, License: CC BY-NC 4.0

Published by: China Historical GIS [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]

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