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ON XML RDF
placename:

淮南東路 (traditional Chinese)

淮南东路 (simplified Chinese)

Huainandong Lu (Pinyin)

type: lu circuit
temporal span: from 1231 to 1234
spatial info: POLYGON point N 32.391270 E 0.00000 (geo data source: FROM_FD)
no parents
no subunits
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淮南东路(1231--1234年)界线

南宋绍定四年(1231年)李全死,复以海州、涟水县来属(2),同年盱眙军自金来属,改为招信军(2)。端平元年(1234年)又改淮安军为淮安州,以涟水县为涟水军。治扬州(今江苏扬州市),领扬州、泰州、滁州、真州、通州、宝应州、淮安州、高邮军、涟水军、招信军(3)。二年(1235年金亡,以泗州来属(4)。

注:
(1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:海州“嘉定十二年复。宝庆末,李全据之。绍定四年,全死,又复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7册,2179页。)卷477《叛臣传下?李全下》:绍定三年,诏曰“海州、涟水军、东海县等处有为逆全守城壁者,举城来降,当各推恩。”(39册,13844页。)则涟水军也为李全控制,绍定四年李全死后当与海州等同时收复。又按:《续资治通鉴》卷164:绍定元年升宝应州山阳县为淮安州,改山阳县为淮安县,与涟水县并隶淮安州;(北京,中华书局,1957年,9册,4471页。)《宋史?地理志》同。疑朝廷虽有此命,实际涟水军仍由李全控制,其时史载或作军、或作县,当从《地理志》。
(2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:招信军“(盱眙军)宝庆三年入于金。绍定四年复,仍为招信军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7册,2182页。)按:《宋史》卷41《理宗纪一》:绍定五年“金将以盱眙军来降,赦盱眙,改为招信军。”(3册,797页。)《续资治通鉴》卷166理宗绍定五年略同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57年,10册,4527页。)与《地理志》相差一年,今从地理志
(3)《续资治通鉴》卷164:绍定元年升宝应州山阳县为淮安州,改山阳县为淮安县,与涟水县并隶淮安州。(9册,4471页。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。2178-82页。
(4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:泗州“绍兴十二年入金,后复。”(2180页。)未记收复之年。泗州在淮河以北,绍兴和议后入金境。宋端平元年、金天兴三年(1234年),金为蒙古所灭,金亡后,南宋、蒙元对峙。《续资治通鉴》卷168:理宗瑞平三年(1236年),“前知安丰军王瓒言:今日备边之计,宜于新复州军,”“留泗以卫招信”。(4585页。)则泗州为新复之地。《元史》卷2《太宗纪》:乙已年(1245年)秋,“攻泗州”;《定宗纪》:二年(1247年),“张柔攻泗州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6年,1册,38-9页。)《宋史》卷43《理宗纪三》:淳祐八年(1248年)“诏淮东制置使于泗州立庙”。卷44《理宗纪四》:开庆元年(1259年)“诏选精锐招信、泗州千人”等,赴京听调遣。卷47《瀛国公纪》:德祐元年(1275年)“知泗州谭兴閤门宣赞舍人”,赏守边有功。(3册,839、868、932页。)卷421《李庭芝传》:德祐二年(1276年)“知淮安州许文德、知盱眙军张思聪、知泗州刘兴祖皆以粮尽降。”(36册,12602页。)是金灭迄宋亡,泗州大体为宋所控制。
Copyright: 2024 © CHGIS, License: CC BY-NC 4.0

Published by: China Historical GIS [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]

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