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acename:
淮南東路 (traditional Chinese)
淮南东路 (simplified Chinese)
Huainandong Lu (Pinyin)
temporal span: from 1161 to 1163
spatial info:
POLYGON point N 32.391270 E 0.00000 (geo data source: FROM_FD) 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淮南东路(1161--1163年)界线
一称淮东路(1)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金人再次背盟(2),宋收复海、泗二州(3);复以扬州高邮县为军(4);三十二年(1362年)海州涟水县属楚州,又置涟水军,(5)。治扬州(今江苏扬州市),领扬州、楚州、泰州、滁州、真州、通州、海州、泗州、盱眙军、高邮军、涟水军(6)。隆兴二年(1164年)和议,仍以淮河中流为界(7),海、泗二州及涟水军划入金境(8)。
注:
(1)《宋会要辑稿?方域五》:高宗建炎元年,从李纲建议,淮西路,寿春为帅府;淮东路,扬州为帅府。朝命从之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57年,8册,7388页。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6、(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1册,161页。)《三朝北盟会编?炎兴下帙九》(上海,海天书店,1939年,2册,497页。)略同。所谓帅府即安抚使司,南宋以安抚使司作为路一级政区,淮西即淮南西路,淮东即淮南东路,是此时淮南路已分为二路。
(2)绍兴三十一年六月金人败盟,九月兴兵出宿、亳下淮泗,楚、滁、真、通、泰、扬、盱眙诸州军均陷,《宋史》卷32《高宗纪九》:十一月金主完颜亮被弑于扬州,十二月“金人渡淮北去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2册,607页。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95: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“淮东制置使成闵言:‘已复淮东州县了当’。”(4册,3299页。)
(3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92:绍兴三十一年八月“忠义人魏胜复海州”;九月“夏浚复泗州。”(4册,3207、3223页。)《三朝北盟会编?炎兴下帙一百三十》绍兴三十一年八月、九月下略同,十二月“收复盱眙军、泗州。”(4册,374、525页。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99:绍兴三十二年“移文索海、泗等州。”(3409页。)《宋史》卷33《孝宗纪一》:隆兴元年八月,金“又以书求海、泗”等四州地;二年七月,“命海、泗州撤戍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3册,624、627页。)
(4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。7册,2181页。
(5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98:绍兴三十二年三月“诏海州涟水县依旧隶楚州,以金人围海州改之。”(3341页。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:楚州下,绍兴三十二年涟水复来属;安东州下,绍兴五年废涟水军为县,三十二年复为军。(2179、2181页。)
(6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。2178-82页。
(7)《宋史》卷33《孝宗纪一》:隆兴二年十二月,制曰“地界如绍兴之时。”(630页。)按:绍兴和议,以淮河中流为界。
(8)《宋史》卷33《孝宗纪一》:隆兴二年七月,“命海、泗州撤戍。”(3册,627页。)按:涟水在淮北当也入金,《续资治通鉴》卷157:宁宗开禧元年“焚金涟水县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57年,9册,4228页。)可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