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ON XML RDF
placename:

淮南東路 (traditional Chinese)

淮南东路 (simplified Chinese)

Huainandong Lu (Pinyin)

type: lu circuit
temporal span: from 1142 to 1160
spatial info: POLYGON point N 32.391270 E 0.00000 (geo data source: FROM_FD)
no parents
no subunits
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淮南东路(1142--1160年)界线

一称淮东路(1)。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、金再次和议,以淮水中游为界,十二年(1142年)以天长军盱眙县升军,废天长军为县,隶盱眙军(2)。淮北泗、海二州及楚州涟水县割于金(3)。治扬州(今江苏扬州市),领扬州、楚州、泰州、滁州、真州、通州、盱眙军(4)。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金人再次背盟(5),宋收复海、泗二州(6)。

注:
(1)《宋会要辑稿?方域五》:高宗建炎元年,从李纲建议,淮西路,寿春为帅府;淮东路,扬州为帅府。朝命从之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57年,8册,7388页。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6、(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1册,161页。)《三朝北盟会编?炎兴下帙九》(上海,海天书店,1939年,2册,497页。)略同。所谓帅府即安抚使司,南宋以安抚使司作为路一级政区,淮西即淮南西路,淮东即淮南东路,是此时淮南路已分为二路。
(2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45:绍兴十二年六月。(3册,2325页。)《宋史地理志汇释》。安徽合肥,安徽教育出版社,2003年,145页。
(3)《宋史》卷29《高宗纪六》:绍兴十一年六月“(张)俊以海州城不可守,毁之,迁其民。”十一月“是月,与金国和议成,约以淮水中流画疆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2册,549、551页。)卷88《地理志四》:泗州“绍兴十二年入金,后复。”(7册,2180页。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43: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乙亥(1142.1.9),金国元帅宗弼以“书来索北人之在南者”下,引《绍兴讲和录》金帅上第四书:“所有海州、泗州并涟水军今岁流移在南百姓,比及新正,切望发过淮北。”(3册,2296-7页。)《三朝北盟会编?炎兴下帙一百八》:绍兴十二年正月,割泗州等入于金国。(4册,154页。)则海州、泗州、涟水军(县)此年前后入金,今统作十二年。
(4)《宋史》卷88《地理志四》。2178-82页。《宋史地理志汇释》。138-146页。
(5)绍兴三十一年六月金人败盟,九月兴兵出宿、亳下淮泗,楚、滁、真、通、泰、扬、盱眙诸州军均陷,《宋史》卷32《高宗纪九》:十一月金主完颜亮被弑于扬州,十二月“金人渡淮北去。”(607页。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95: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“淮东制置使成闵言:‘已复淮东州县了当’。”(4册,3299页。)
(6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92:绍兴三十一年八月“忠义人魏胜复海州”;九月“夏浚复泗州”。(4册,3207、3223页。)《三朝北盟会编?炎兴下帙一百三十》绍兴三十一年八月、九月下略同;十二月“收复盱眙军、泗州。”(4册,374、525页。)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199:绍兴三十二年,金“移文索海、泗等州。”(3409页。)《宋史》卷33《孝宗纪一》:隆兴二年七月,“命海、泗州撤戍。”(3册,627页。)可见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至隆兴二年(1164年)间,海、泗二州在宋朝境内。
Copyright: 2024 © CHGIS, License: CC BY-NC 4.0

Published by: China Historical GIS [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]

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