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ON XML RDF
placename:

萊陽縣 (traditional Chinese)

莱阳县 (simplified Chinese)

Laiyang Xian (Pinyin)

type: xian county
temporal span: from 923 to 1911
spatial info: POINT point N 36.97116 E 120.70584 (geo data source: FROM_AC)
no parents
no subunits
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莱阳县 (923-1912年)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改昌阳县名置,属莱州(1)。治今山东莱阳市(2)。北宋(3)、金(4)因之。蒙古太宗七年(1235年)属益都路莱州,中统五年(1264年)属淄州路莱州,至元二年(1265年)属淄莱路莱州,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属般阳府路莱州(5)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属登州府(6)。清代因之(7)。民国二年(1913年)直属山东省(8)。 注: (1)《太平寰宇记》卷20《河南道二十》:莱州莱阳县,本汉、唐昌阳县,“后唐庄宗同光元年,避国讳,改为莱阳县。”(金陵书局,光绪八年刊本,5册,14页)按五代后梁于龙德三年十月亡,早在是年四月,庄宗李存勖自以继唐有天下,国号唐,改年号同光元年。 (2)《旧唐书》卷38《地理志一》:莱州昌阳县,“汉县,置于古昌阳城,永徽元年,移古县西北二十三里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5年,5册,1456页 )按自唐永徽元年移昌阳县置于西北二十三里后,不再迁移,即今莱阳县。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11《登州府上·栖霞县》王汝涛点注:“晋元康八年(298年)复置,遗址在今莱阳县市驻地东南11公里昌山之前,富水河北,今称‘昌阳遗址’。唐永徽元年(650年)县城圮于水,迁治今之莱阳城。五代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改昌阳县为莱阳县,以城处莱山(旌旗山)之阳得名。”又云:“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改昌阳为莱阳县,以城处莱山之阳得名,县治即今莱阳市城厢镇莱阳城。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莱阳县同此注。”(济南市,山东文艺出版社,1997年,327、333页) (3)《宋史》卷85《地理志一》:莱州领莱阳县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7册,2109页)。 (4)《金史》卷25〈地理志中〉:莱州领莱阳县(北京,中华书局,1975年,2册,612页)。 (5)《元史》卷58《地理志一》:般阳府路,“先是,淄州隶济南路总管府,中统五年,升淄州路,置总管府……至元二年,改淄州路为淄莱路。二十四年,改般阳路。”又莱州:“元初属益都路。中统五年,属淄州路。至元二年……仍隶般阳路。”莱州领莱阳县(北京,中华书局,1976年,5册,1373、1374页)。按《元史辞典》:益都路,“元太祖二十二年(1227年)更益都府立益都路,置总管府。隶山东东路。太宗七年(1235年),仍更益都府,隶山东路。寻仍更益都路,置总管府。”(济南市。山东教育出版社,2002年,692页) (6)《明史》卷41《地理志二》:登州府,“元登州,属般旧路。洪武元年属莱州府。六年直隶山东行省,九年五月升为府。”莱阳,“元属莱州。洪武九年五月来属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4年,4册,950-951页) (7)清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173《登州府·建置沿革》:莱阳县“洪武九年,割属登登州府。本朝因之。”(北京,商务印书馆,1934年,62册,3页) (8)《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》:蓬莱县,“旧登州府附郭首县, 民国二年二月,裁府留县城。”莱阳县属山东省(内政部编,商务印书馆,1947年,123页)
Copyright: 2024 © CHGIS, License: CC BY-NC 4.0

Published by: China Historical GIS [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]

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