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ON XML RDF
placename:

臨淄縣 (traditional Chinese)

临淄县 (simplified Chinese)

Linzi Xian (Pinyin)

type: xian county
temporal span: from 596 to 1223
spatial info: POINT point N 36.86401 E 118.37041 (geo data source: FROM_FD)
no parents
no subunits
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临淄县 (596-1223年) 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重置临淄县,属青州(1)。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东、西古城(2)。大业三年(607年)属北海郡(3)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属青州,天宝元年(742年)属北海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属青州(4)。五代(5)、宋因之(6)。金天会八年(1130年)属南青州,天会十五年(1137年)属益都府(7)。正大元年(1224年)徙治今淄博市东临淄区(8)。 注: (1)《隋书》卷30《地理志中》:“临淄及东安平、西安,并后齐废,开皇十六年又置临淄及时水县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073年,3册,860页)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10《河南道六》:青州临淄县,“高齐省。隋开皇十六年,移高阳县理此,改为临淄县,属青州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83年,上册,273页) (2)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10《河南道六》:青州临淄县,“县理即古临淄城也。”又载:临淄县,齐之都也,“秦立为县,城临淄水,故曰临淄。自汉至后魏,并属齐郡,高齐省。”(同上引书,上册,273页)《山东临淄齐故城试掘简报》:齐故城为南北长方形,周四十华里,古城东临淄河,西临申水,现临淄城在古城南部城中心为古城南墙。古城西南角度有一小城,时代最早不过战国。出土汉代封泥还有一部分汉代器物(考古杂志社,北京市,1961年第三期,289—297页)按今淄博市临淄区北东、西古城(《山东省地图集》124—125页),即是也。 (3)《隋书》卷30《地理志中》:北海郡,“旧置青州”,治益都县,“大业初置北海郡。”(同上引书,3册,860页)是隋大业三年罢青州,置北海郡,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10《河南道六》:青州,宋为青州,“隋大业三年,罢州为北海郡。”(同上引书,271—272页) (4)《旧唐书》卷38《地理志一》:青州。武德四年,“置青州总管府,管青、潍、登、牟、莒、密、莱、乘八州,青州领益都、临朐、临淄、般阳、乐安、时水、安平等七县。……天宝元年,改青州为北海郡,乾元元年,复为青州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5年,5册,1452—1453页) (5)《大平寰宇记》卷18《河南道十八》:青州,天宝元年,改为北海郡,乾元元年,复为青州,后升平卢军节度,晋开运元年,降为防御州,“天福十二年,复旧为平卢军节度使,皇朝因之。”州领有临淄县(金陵书局,光绪八年刊本,4册,2页)。 (6)《宋史》卷85《地理志一》:青州县六,其一临淄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2108页)。 (7)《金史》卷25《地理志中》:益都府,国初置南青州节度使,“后升为总管府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5年,2册,609页)据《金史》卷《太宗纪》:天会六年,“克青州。”(同上引书,1册,58页)同书卷77《刘豫传》:天会八年九月,立豫为大齐皇帝,都大名,“以东平为东京,汴州为汴京,降宋南京为归德府,降淮宁、永昌、顺昌、兴仁俱为州。”(同上引书,6册,1760页)青州改为南州,或在此年。《齐乘》卷3《郡邑》:益都路,“政和元年,以青州为齐郡,金初属伪齐,后升为益都府。”(《宋元方志丛刊》,北京,中华书局,1990年,1册,548页)是金初属伪齐刘豫,齐刘豫于阜昌八年(金天会十五年)亡后,即改南青州为益都路。 (8)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15《青州府上·临淄县》:“《齐乘·临淄县》,自注:《元和志》云:‘县理即临淄故城。’然则唐县在古城,今县理小城,相去仅十里,疑亦金乱所徙。”(济南市,山东文艺出版社,1997年,412页)按金哀宗即位后已乱,故约在正大元年。清临淄县即今淄博市东临淄区。
Copyright: 2024 © CHGIS, License: CC BY-NC 4.0

Published by: China Historical GIS [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]

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