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ON XML RDF
placename:

高苑縣 (traditional Chinese)

高苑县 (simplified Chinese)

Gaoyuan Xian (Pinyin)

type: xian county
temporal span: from 607 to 1912
spatial info: POINT point N 37.09429 E 117.95950 (geo data source: FROM_AC)
no parents
no subunits
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高苑县 (607-1912年) 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会城县置,属齐郡(1)。治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苑城(2)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属邹州,八年(625年)属淄州(3)。天宝元年(742年)属淄川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属淄州(4)。五代因之(5)。北宋(6)、金因袭(7)。蒙古太宗七年(1235年)属益都路(8)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属青州府,明因之(9)。清沿袭(10)。民国二年(1913年)改隶山东省(11)。 注: (1)《隋书》卷30《地理志中》:齐郡,高苑县,“后齐曰长乐,开皇十八年改为会城,大业初改焉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3年,3册,861页)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11《河南道七》:淄州高苑县,宋于此置长乐县,“隋开皇十八年,改为会城县,大业三年,改为高苑县,取县东南高苑故城为名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83年,上册,311页) (2)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16《青州府中·高苑县》:“齐长乐县即今县治。《寰宇记》:‘被阳故城在县西南八十步,齐自如狄故城移长乐县理此。’按县治,高齐迄今未再徙。”王汝涛点注:“被阳县,汉置县,为侯国,晋初省,遗址即今高青县高城(即原高苑城)。隋改为会城县,大业三年(607年)改会城县为高苑县。1948年,与青城县合并称高青县。 ”(济南市,山东文艺出版社,1997年,424、425页) (3)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11《河南道七》:淄州高苑县,“隋末陷贼,武德元年重置高苑县,属邹州,八年废邹州,县属淄州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83年,上册,311页)《太平寰宇记》卷19《河南道十九》:淄州高苑县载同(金陵书局,光绪八年刊本,4册,6页) (4)《旧唐书》卷38《地理志一》:淄州,“天宝元年,复为淄川郡。乾元元年,复为淄州。”领高苑县,“初属邹州,州废,来属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5年,5册,1454页) (5)《太平寰宇记》卷19《河南道十九》:淄州领县四,其一高苑(金陵书局,光绪八年刊本,4册,1、6页),乃沿袭唐末至五代之政区。 (6)《宋史》卷85《地理志一》:淄州,县四,其一高苑(北京,中华书局,1977年,7册,2109页)。 (7)《金史》卷25《地理志中》:淄州,县四,其一高苑(北京,中华书局,1975年,2册,612页)。 (8)《元史》卷58《地理志一》:高苑县属益都路(北京,中华书局限性976年,5册,1370—1371页),不载何时改属益都路。《元史辞典》:“元太祖二十二年(1227)更益都府立益都路,置总管府。……太宗七年(1235)仍更益都府,隶山东路;寻仍更益都路,置总管府,八年仍隶山东东路。”(济南市,山东教育出版社,2000年,692页)当是太宗七年重立益都路时,高苑县改属益都路。 (9)《明史》卷41《地理志二》:青州府,元益都路,“太祖吴元年为青州府”,县十三,其一高苑(北京,中华书局,1974年,4册,947页)。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四年称吴王,为元年。 (10)清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170《青州府·建置沿革》:高苑县,“明属青州府,本朝因之。”(《四部丛刊续编》,商务印书馆,1934年,61册,3页) (11)《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》:“益都县,旧青州府附郭首县,民国二年裁府留县”,高苑县属山东省(内政部编,商务印书馆,1947年,124、121页)
Copyright: 2024 © CHGIS, License: CC BY-NC 4.0

Published by: China Historical GIS [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]

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